戏曲艺术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集大成的代表,彰显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气度、文化品格、审美理想和价值追求,根据当代二十大精神和四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桂林市中小学历经十五年进行“戏曲进校园”传承工作,通过课堂实践、教学研讨、戏曲培训、创编读本、社团活动、艺术展演等实践活动不断进行研讨、改革和探索,构建以“立德树人”目标为导向的体系化、融合化、创新化的“三化”戏曲传承机制:以“戏曲教学研究工作室”为引领,形成“文本-视频- 案例”三位一体的教学资源体系化;以育人为目标的戏曲与多学科融合教学实践,创新教学方法,构建“模仿-内化-创新”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以创新性传承为突破,“以点带面”通过课堂教学和社团建设两个途径提升中小学生戏曲素养。
桂林市“戏曲进校园”传承工作建构“3+36+N”成果研修推广模式:以3个实践单位负责成果实践和推广,建立协同推进共同体;建立36所基地校,“N”个协同校,参与开展基于戏曲教学改革的协同推广路径,打造一批戏曲素养提升的教师队伍。以桂林市学科教研活动方式研修推广,通过“教师自主观课、校本教研改课、共同体连片磨课、市级教研展课”的研修循环,每月一主题、每周一任务,每校一名师,将区域教研与校本教研有机联通,统一研究进度、开展研修互访、建立例会制度等,实现成果推广应用的整体推进、抱团发展,形成“学科专家+教研员+首席教师+协同教师”的逐级递进、相互协同的成果推广路径,相关成果在广东省、吉林省、山东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等地高校和中小学进行推广交流,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学会、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和桂林电视台等相关媒体进行“戏曲进校园”活动宣传,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小学的传承与普及,开创具有桂林特色的戏曲传承发展的新局面,构建戏曲育人生态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