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艺宝库的一颗明珠—广西文场(教案) 荣玲发表时间:2023-01-11 17:55 曲艺宝库的一颗明珠—广西文场 桂林荔浦市荔浦中学 荣玲 指导老师;甘群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湖南文艺出版社第五单元《音乐的题材》第五个教学内容《艺苑撷英》,主要内容是赏析广西文场作品《欢迎你到桂林来》,引导学生认识并了解广西特色的曲艺形式——广西文场,感受广西文场的艺术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并鼓励学生参与体验部分的实践。 广西文场是一种清唱剧类型的曲艺形式,源自江浙一带的说唱艺术,流行和形成于桂林,壮大于荔浦。荔浦于2010年获广西文场之乡荣誉称号,2013年获中国曲艺之乡荣誉称号,2008年进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广西代表性的曲种之一。它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它以音乐优美、含蓄、细腻、典雅而著称,享有“曲艺宝库的“一颗明珠”的美誉。 学情分析: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来自民间,传统音乐文化历史悠久。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多元音乐文化的冲击,绝大多数学生对于传统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素养薄弱,甚至有抵触心理。传统音乐文化的生存环境面临濒危和灭亡,课堂是普及和推广的最好方式,为了引导学生真正走近传统音乐文化,真正地去了解、感受和体验传统文化音乐的魅力,根据学生和地域特点采用“情思乡音 尚美育心”课堂教学模式,循序渐进的让学生从情感体验到理解领悟,赋予学生认识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素养,构建起优秀传统音乐激发学生民族文化自信与陶冶情操的音乐课程的教学体系。 高一年级以鉴赏教学为主,本课坚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在知识传递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兴趣、能力与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理念,关心和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主动地去感受、理解音乐、发现、合作、探究和表现音乐,最大限度的挖掘和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和体验广西文场的魅力。 课 型:鉴赏课 年 级:高一年级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鉴赏和体验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对广西文场文化的了解,鼓励学生参与广西文场表演的体验活动,培养学生热爱传统艺术的情感和文化自信。 2.过程与方法:在聆听、演唱、实践、探究过程中,感受广西文场独特的艺术美,探究广西文场的特点,获得知识和丰富的审美体验。 3.知识与技能:了解广西文场的起源、发展、曲词音乐、表演形式等特点,提高曲艺的鉴赏能力和广西文场的演唱和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广西文场的基本知识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体验广西文场的行腔特点。 教学方法:体验法、示范法、活动探究教学法、对比聆听教学法 教 具:白板、钢琴、文场道具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中国是一个文化遗产大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源于桂林本土的桂剧、彩调、文场等地方戏曲,融汇了桂林特有的风土民情和人文特点。老师来自于桂林荔浦市,荔浦是中国曲艺之乡和广西文场之乡,还是文场的传承基地。今天,就让我跟同学们一起走近享有曲艺宝库的“一颗明珠”美誉的广西文场,一起来感受它带给我们独特的美。师唱《欢迎你到荔浦来》 二、新课教学 (一)对文场的初步印象和了解 问题提出: 1.音乐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抒情、婉转) 2.请用词语描述你听到的画面?(师生:清澈的水;秀美的山,象鼻山、水月洞、云峰寺,桂林山水甲天下,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二)广西文场介绍: 广西文场简称文场,又叫“文玩子”、“小曲”等,源自江浙一带的说唱艺术,是清唱剧类型的曲艺形式,流行和形成于桂林,壮大于荔浦,是广西代表性的曲种之一,有200多年的历史。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进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三)出示谱例,带着问题完整地聆听音乐《欢迎你到桂林来》,讨论后回答问题。 师:刚才老师所唱的是根据文场歌《欢迎你到桂林来》改编的。接下来请同学们完整地聆听《欢迎你到桂林来》,小组谈论后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音乐的抒情、婉转之美? 2.寻找曲中与普通话不同发音的字有哪些?
广西文场和江浙小调的渊源关系: 清代道光年间,江浙一代的时调小曲传入广西,在流传中逐渐与桂林方言融合,并受当地民歌、戏曲的影响,至清末逐渐形成了以桂林方言演唱的,具有桂北地方特色的广西文场。 就是这些弯弯绕绕的一字多音,以及前倚音、后倚音装饰音的出现,让我们感受到了浓郁的江浙小调的韵味。接下来,老师唱一段江浙小调《无锡景》,让我们一起感受它和文场相同的音韵美。 (四)观察曲谱,分析曲子调式。 这是一首古笛、周泽红作词、周泽红作曲,根据文场旋律改编的文场歌。曲调里的音有“12356”,结束音在“1”音,具有了中国民族宫调式的特点。调号G,节拍是42拍,即一板一眼(强弱),旋律婉转,优美动听。曲调淳朴,叙述性强。曲子里有引子,尾子,还有过门,(一般唱腔尾音落在什么音上,则奏什么音的过门)唱腔上句的落音在“5”,下句落音在“2”,最末一句的最后收腔转入到同宫系统的宫调“1”音上。还有前倚音和后倚音的出现,因此,这首曲子具有了传统文场的小调的特点。 (五)感受和体验文场的地方色彩、富有乐感的唱词、戏剧性的唱腔和音韵美。 1.学生体验、对比曲调中最能代表桂林方言特点的字,感受文场的地方色彩。 音乐与语言的结合,是曲艺音乐特征的体现,方言是民族明间音乐和地方戏曲的灵魂,同样,文场要想唱得地道,必须要学习桂林话。“水”“山”“城”“欢迎你到桂林来””“欢迎你到荔浦来”“欢迎你到崇左来”桂林话的发音没有翘舌,只有平舌。 2.寻找和学唱一字多音的句子,感受富有乐感的唱词。 师:文场的传承方式是口耳相传,因此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和处理方式上有所不同,或加音,或延音等,取长补短,兼容并蓄,因此形成了具有自己独特的、系统的流派。 “水舞青罗山叠彩”“好客哟”“花含笑”“欢迎你到桂林来” 3.学生跟老师(钢琴)演唱,感受文场戏剧性的唱腔和音韵美。 1. 抑扬顿挫地念词,注意声音的大小起伏和停顿转折 2. 演唱要注意“依字行腔” (以“声”感人,以情带“声”,字正腔圆、声情并茂。)唱腔的曲调的运用必须与唱词的字音,字调相吻合,准确的明以字、示以情,确以意。 演唱方法:吐字清晰、快速,简便的画出旋律线,声音连续,力度要均匀,旋律线条要流畅连贯。 4.聆听和跟唱《欢迎你到桂林来》的第一段。在深入感受和体验音乐后,引导学生总结文场的音乐特点。 文场给我们最初的感受是抒情、婉转,在我们深入感受和体验了文场的音乐之后,你们还可以用怎样的词语来形容文场的音乐特点呢? 淡雅、清丽、柔婉、细腻 (六)欣赏由荔浦群众艺术馆演员演唱的文场戏《帆过漓江天地红》片段,观察文场的表演形式和伴奏乐器并体验击节乐器——碟子。 文场的表演形式:坐唱、立唱、走唱、文场戏。 文场的伴奏乐器:丝竹与竹管乐器的结合(五件头:扬琴、琵琶、小三弦、胡琴、笛子)击节乐器(鼓、板、碟子、酒盅等) 体验击节乐器——碟子(播放《小小鲤鱼》进行体验) 文场表演形式的发展是与时俱进的,文场从最开始的一人多角的坐唱、立唱、走唱发展到我们看到的雅俗共赏的剧目。同样,文场的淡雅特点与丝竹乐器的伴奏分不开。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体验击节乐器——碟子(师生合作展示)。 三、回顾、拓展 回顾: 1. 广西文场是清唱剧类型的曲艺形式 2.文场是用桂林方言演唱;具有淡雅、清丽、柔婉、细腻的音乐特点;唱腔具有戏剧性特点 3.文场的传承方式口耳相传。 4.文场的伴奏乐器的五件头有扬琴、琵琶、小三弦、胡琴、笛子;表演方式是坐唱、立唱、走唱、文场戏. 拓展: 通过视频和图片了解文场之乡——荔浦以及荔浦人为文场的传承和发展做出的努力。 荔浦是中国的曲艺之乡、广西文场之乡和文场的传承基地,让我们通过视频来了解广西文场对荔浦的深远影响。(视频) 为了文场能够得到更好的的传承和发展,荔浦的专职人员、曲艺爱好者和教师队伍等都积极加入到了文场的文艺宣传、普及和推广等队伍中来。1、抓好文场文艺宣传、普及和推广工作(各种文场培训班和讲座、文场进校园活动、举办专场演出和比赛、参加全国各类比赛和展演。作为教师的我也积极加入到了学习和参与文场的宣传、普及和推广的工作);2、开展收集和整理文化遗产工作;3、努力探索并建立和健全文场保护与发展的长效机制。 四、总结和升华: 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了文场,感受了文场的独特美。希望我们在座的各位同学回去多了解、多关注、多学习我们的民族音乐,也能积极参与到我们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的队伍中来。我们始终相信,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上一篇渔歌子——双谱
下一篇戏曲进校园——高中读本
|